2030年清洁空气市场将超20万亿,投资方向有新变化
发布时间:2018-05-05 来源:本站 浏览:次
如果以2030年全国所有城市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为预期,那么,届时全国清洁空气市场将达到多大规模?答案是20万亿元。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亚太展望环境发展咨询中心等机构最新研究结果认为,随着大气治理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清洁空气市场将迎来巨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30年,我国清洁空气部分重点领域或将迎来逾20万亿元的市场机遇,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空气技术需求市场。
在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日前召开的《2030清洁空气市场展望报告》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显强介绍,专家们预测,到203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将超过60%,煤炭占总能耗比重低于42%,清洁能源占总能耗比例达22%,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或超1500万辆。
“这些变化会带来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加速实现中国在巴黎协议中的承诺,推动全球低碳发展。”毛显强说。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发布以来的五年间,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部分城市PM2.5浓度降幅达到甚至超过30%,实现了部分西方国家一二十年才能达到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尤其是人口密度高的中东部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连续三年实现达标。
而《大气十条》的成功实施,除了需要1.84万亿元的投入,也拉动经济发展,实现2.04万亿元的GDP增长,同时带来近4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上述报告称,在过去的五年中,许多与空气污染防治相关行业都已经迎来了高速增长的机遇,而这些市场机遇都与相关领域控制政策的出台紧密相关。
报告介绍,自2011年浙能集团首次提出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的理念后,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不断开始在中国实施投运,2015年国家在燃煤发电领域开始全面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进入“全面启动”时期。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燃煤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占煤电装机容量71%,已超额完成2020年前的改造任务,投资额达3100亿元。
2015年我国开始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目前已设置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的5000余个监测站点,基本建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覆盖到我国所有338个地级以上城市,投资总额超过64亿元。
毛显强表示,《大气十条》仅仅拉开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治的序幕。由于空气质量改善所关系到的产业非常广泛,随着蓝天保卫战开启,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一些重点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迅速扩大,如燃煤污染防治、工业源VOCs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新能源汽车、移动源污染防治以及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等。
上述机构预测,超低排放将成为燃煤发电污染物排放治理技术之中的主流并逐步向钢铁、水泥等行业扩展,释放超过2800亿元的市场空间;清洁取暖初始投资市场规模到2021年将累积到约7000亿元,到2030年累积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若考虑燃料部分市场,则会增加到4万亿元以上);到2030年,我国工业源VOCs的减排量约2000万吨,由减排带来的投资需求约8000亿元。
此外,随着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完善,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建立以及未来VOCs监测的拓展所带来的设备市场空间将超过800亿元,第三方运维市场有望突破500亿元;重型柴油车颗粒物防治、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控制、蒸发排放控制以及油品质量升级将产生约2万亿元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将迎爆发式增长,新增乘用车、中大型客车以及乘用车充电服务未来市场将超14万亿元;室内空气净化市场增速迅猛,需求将超过1.7万亿元。
“中国巨大的清洁空气技术市场会吸引全球的清洁技术企业在中国的市场集聚和快速发展,许多在中国成长起来的清洁能源与污染防治技术,将有可能走出中国,支持其他国家加速清洁空气的行动,推动全球清洁化的发展。”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主任解洪兴说。
北京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春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要也必然越来越大。室内环境健康是环保与健康产业的重要环节,将产生巨大的市场。上述研究有利于环境健康服务领域的有效投入和资源配置,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上述机构表示,目前,中国的空气污染仍然在攻坚阶段,超过70%的城市仍然空气质量不达标,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在2035年之前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持续深入推进。
对此,上述机构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产品开发方向也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在室内空气净化方面,未来可开发更新、更高效的去除多种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综合系统,并针对室内污染类型选择去除污染物的净化组件,同时考虑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物,以及易安装、易清洁、自动控制的净化装置将是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向,将会吸引更加广大的投资机会。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充电技术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快速、便捷的充电方式将是发展的主流。充电站将有可能向大功率充储一体模式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站将会普及。同时,无线充电、充电道路等新型充电模式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